<ins id="rjhb7"><address id="rjhb7"></address></ins>

              <span id="rjhb7"></span>

                    當前位置:首頁 >字畫收藏百科 > 收藏指南 > 正文

                    淺談陳敬友花鳥畫作品的意趣表現

                    時間:2016-08-05 14:15來源:99字畫網作者:董曉畔點擊:
                    陳敬友 小品

                    中國畫是一個極具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品種,長期以來形成了特有的形式法則與審美意趣。研究探尋中國畫審美特征及創作規律,對當下轉型時期中國畫的創新和發展不無裨益。本文擬就陳敬友的花鳥畫作品審美體驗談談中國畫作品中的意趣追求。

                    在一定意義上說,繪畫藝術所表達的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繪畫形式所具有的特殊審美效果就是表達并使用觀者感受到一種深長的“意味”,而所謂“意味”既是畫家通過作品釋放出的個人審美化的情緒體驗。也正式通過個性化的審美體驗才能對畫家的創作實踐及觀者的閱讀理解有著重要的指導。

                    毫無疑問,陳敬友的花鳥畫有著個性鮮明的形式感和獨特的審美趣味。在他早些的作品《雪鵝系列》中秋日干枯的向日葵頭、蒼桑的枝葉、若隱若現的大鵝構成了畫面語言的虛與實、聚與散;在濃淡、繁簡、疏密之間使原本孤靜之中有了靈動之氣,作品由自然美升華至藝術美的境界。而近期作品《秋韻系列》將造型語言和形式意味的追求表現的更加充分、自然。在這部分作品里對墨的運用顯然更加熟練和得心應手,勾染結合、線面相應,尤其在畫面主體的禽鳥刻畫上顯現出深厚的造型功力,配以大面積的淡墨渲染,可謂是畫龍點睛。

                    中國古代畫家都十分強調個人情緒體驗的投入,郭熙在《林泉的高致》中提出山水畫要使人感到“可望、可居、可游”等實地體驗, 認為“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①傳統中國畫講究“物我合一”。心靈之氣與宇宙之氣相結和,推崇的是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的和諧統一,是個人審美體驗也是人格理想的一種體現。作為畫家在視覺直覺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情緒體驗,在情緒體驗的前提下進行更深層次的視覺直觀。正如禪宗境界所云視初看山是山,進而看山不是山,及覺悟看山又是山。如果畫家沒有真實情感的體驗與作用于視覺直觀,只會機、消極、被動地照抄自然,創作出的作品只能是空洞的,無情感的符號于理式化圖式。

                    陳敬友對此也是身有體會的。一方面他注重寫生,注重對自然的觀察,在10多年前他還是雜志社美編時,就利用下鄉采訪的機會拍攝了大量農村中常見的莊稼、禽鳥和四季風光,為他近年來的創作搜集了大量圖片和資料,周圍的朋友無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另一方面他并沒有照抄、拼湊自然,在最新的《丁香系列》作品中透過繁密的枝葉,綻放的花朵,傳達出的是作者在構思、布局、細節表現中對形式語言把握和客觀物象之外的意味追求 在某種意義上將,一切藝術都是情感的藝術,沒有情感也就是沒有了藝術。清代畫家孔衍曾說:“余不池大小幅(山水畫),以情造景,頃刻可成”。②羅丹則說:“藝術就是情感。”③,在整個審美認識,審美創造過程中,情感體驗始終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情緒體驗才能使視覺直觀中的自然對象升華到點石成金的藝術境界。中國古代畫家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與“物在靈府,不再耳目”等觀點,而審美體驗正是“心源”所在的關鍵。

                    陳敬友對大自然有著獨特的感受,他觀察景物的角度及認識力與眾不同。傳統的工筆畫的觀察方法先是應物形象,其次是應目會心,再次是應物感神,最后是傳神寫照。陳敬友在走入大自然的過程中,往往是觀物之后先有境界在心,然后再進如描繪獨特感受的表現期。所以,他的畫整體感非常強,調子統一,所描繪景物不管多么復雜,在他的筆下都能使之統一到應目會心的境界中,無論是白雪鵝棲,還是瑟風秋起,都能準確地抒發作者對自然認識的心境?;蜓劢珙D開,或幽然心會,悠悠乎與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此時此刻感受到作者情感融鑄于畫作,用心靈擁抱自然,胸懷與天地渾然一體,這是一種目游、心游、神游,物我兩忘的超遠、婉逸幽深的寧靜與恬淡?;牟菹?,寂寥無人;新月綠夢,悄愴幽邃。俏枝鳥雀,風搖其巔;青樹翠蔓,韻動崖谷?;B景物在陳敬友的渲染中境界呈現。讀者在這幽婉仙界般的意境里暫時摒棄了塵世的煩擾,精神上獲得了自由,無拘無束,超凡脫俗,房屋整個身心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中國畫作品的生命正是靠精神的創造來體現的,通過不同的藝術家各自的理解詮釋著作品的意義。

                    在北方這塊神奇的黑土地上,是它的靈性蒙養了陳敬友的心靈,觸發了他那敏銳的靈感,玉成了他花鳥畫作品。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向往,其要義就在于他畫出了真景物、真感情,在傳統中求新奇,再寫實中求意境,造型中求的韻味。中國畫審美意趣的產生,說到底是畫面氣與勢的營造,筆與墨的經營,實與空的置換,心與物的交融,才能做到詩境、畫境、情境、意趣的統一。

                    當然,每一個畫家所擅長的藝術手法和技巧,無論它是多么成功和完善,都會顯示出它的對立面的存在,正因如此情感表達與形式語言選擇構成了藝術作品無窮馳騁的表現疆域。畫家陳敬友在努力地追求著、踐行著,他的花鳥畫也必將步入更加理想的審美境界。

                    注釋:1《中國畫論類編》俞劍華編著,P631,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2《中國畫論類編》俞劍華編著,P977,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3《西方畫論輯要》張弘昕楊身源編著,P384,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

                    原載:99字畫網(轉載需以鏈接方式注明出處,以及本聲明)
                    分享到:
                    字畫商城 | 書畫家 | 字畫百科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畫家加盟
                    北京翰韻九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07747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07493號

                    亚洲娱乐中文网娱乐在线
                      <ins id="rjhb7"><address id="rjhb7"></address></ins>

                                <span id="rjhb7"></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