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有云:世間蹉跎事,百事盡煩憂;佛心如明鏡,未曾惹塵埃。佛,又名無量無邊,佛教是佛陀對萬物眾生的至真至善、圓滿的含義。自公元初期,佛教文化都已從印度傳入中國,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滄桑,直至隋唐得以興盛,使得佛像藝術漸漸地被古人圣賢挖掘出來。佛像是中國畫中展現佛學精神的代表,是禪學藝術,佛學美術的集中體現。是以刻畫佛學大師人物肖像如千手觀音像、彌勒佛像,來表達對佛學意境的美好展現。佛,神態安詳而肅穆,有凈化心靈,提高人生境界的作用。
佛像藝術的發展,融合傳統國畫的精髓,分別出現了顯教美術、密教美術、大成美術和小成美術。繪畫對象多為羅漢諸佛畫像、菩薩諸佛畫像、護法諸佛、橫三世佛等,表情神態安詳自然嚴肅,給人以喜善厭惡的佛學理念。其中現代寫意佛像圖繪畫風格,以剛進的鐵線描繪勾勒,以墨韻滋潤而顯蒼茫,畫風公瑾而顯嚴肅,設色淡雅而顯樸素自然;神態描繪體察入微,筆力剛柔相濟,描畫細致生動,閑暇灑脫,筆觸簡略,豪放不羈,即遵循佛學美術文化,又出新意,大膽創造,另具格局。透露著藝術家對佛教美術的欣賞、佛學大師的緬懷和對佛學文化的虔誠之情。更重要的是國畫觀音像、彌勒佛像在中國傳統理念中有一定的祈福,取吉祥之意,在風水居家學中裝飾陳設佛像圖有驅兇避邪、保佑平安的美好寓意。